七年级马教案

时间:2024-06-21 16:41:32
七年级马教案

七年级马教案
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!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马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七年级马教案1

教学目的:

1.了解祖国优秀灿烂的成语文化,启迪思维,陶冶情操,提高文化素养。

2.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,培养动脑动手的技能和习惯。了解成语的来源。

3.开发智能,提高语言理解表达能力。

教学设想:

1.教学重点:填充含“马”字的成语、成语抢答。

2.教学难点:成语表演。

3.课前准备活动:①每位学生准备20个含有动物名的成语,并掌握它的意思,并重点注意与“十二生肖”有关的动物成语。②全班分成四个组参加比赛,每组选派两名代表参加。③公布活动要求:不带词典,准备表演成语节目。④题目分必答题、抢答题,答题加分,设计分员1人。

4.教学方法:讨论法、竞赛法。

5.教学时数:一课时。

6.教具:小黑板及其它常规教具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:

按照中国农历的说法,每年都要冠以一种动物之名,有谁知道,今年是什么年吗?(马年) 那又有谁知道,马年是根据什么说法而来的吗?

介绍农历十二生肖:鼠牛虎兔龙蛇马,羊猴鸡狗猪。(12年一个轮回,循环反复)
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经常运用到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,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,主持人倪萍就曾给全国的电视观众考了一题,题目是:请您说出十个含有“马”的成语。同学们,你们能说出来吗?

每组代表必须先说出两个,再进行抢答,多答一个给1分。

各组代表发言后,再进行抢答,计会员加分。

二、“马”字成语的运用:

刚才,我们已经请同学们回答了许多关于“马”字的成语。现在请各组代表注意看小黑板,请联系我们的学习、生活实际,根据括号内的提示,填充下列各道含有“马”字的成语运用题。

(出示小黑板,内容如下)

1. 在理想上:我们要以年段冠军为______________,要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,

(前进方向) (争先恐后) (坚持不懈)

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。

(取得胜利)

2. 在学习上:我们要拿出_______________,为父母效_________________,直到立下

(一种精神) (一种劳动)

__________________。

(一种成就)

3. 在课堂上:我们不能_________________,不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,

(分散注意力) (与学习无关的事。填6个字的成语)

回答问题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(场面热闹的样子)

4. 在集体上:我们不能做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,

(一种败坏群体的马) (脱离了管束的马) (眼睛看不见的马)

维护班级荣誉上,我们不能搞_______________,要形成____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_。

(要团结,不单干) (有雄壮的气势) (多马飞奔的样子)

各组代表与本组同学互相讨论、探究,教师进行巡回指导。

师生共同评分:此题为必答题,每空2分。计分员计分,公布得分情况。

参考答案:1.马首是瞻、一马当先、马不停蹄。

2.龙马精神、犬马之劳、汗马功劳。

3.心猿意马、风马牛不相及、车水马龙。

4.害群之马、脱疆之马、盲人瞎马、单枪匹马、千军万马、万马奔腾。

三、“马”字成语抢答:(每个2分)

接下来,我们进行有关“马”字成语的抢答,各小组注意:答对加2分,答错倒扣1分。

①老马____________ 、②_____________竹马、 ③______________买马、

④_____________铁马、⑤_____________犬马、 ⑥马空______________。

教师组织抢答,计分员加分,公布得分情况。

参考答案:老马识途 、青梅竹马、招兵买马、

金戈铁马、声色犬马、马空行骥

四、十二生肖成语抢答:(每个2分)

在我们学习完有关“马”字的成语后,接下来,我们再来学习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,同样,我们也进行抢答。

①请说出含“鼠”的成语:鼠目寸光、獐头鼠目、抱头鼠窜

②请说出含“牛”的成语:对牛弹琴、九牛二虎之力、九牛一毛

③请说出含“虎”的成语:狐假虎威、如狼似虎、“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”

④请说出含“兔”的成语:兔死狐悲、狡兔三窟、守株待兔

⑤请说出含“龙”的成语: 龙飞凤舞、叶公好龙、龙争虎斗

⑥请说出含“蛇”的成语:画蛇添足、心如蛇蝎

⑦请说出含“羊”的成语: 亡羊补牢、羊入虎口

⑧请说出含“猴”的成语: 猴年马月、杀鸡儆猴

⑨请说出含“鸡”的成语: 鸡飞狗跳、呆若木鸡、鸡犬升天、闻鸡起舞

⑩请说出含“狗”的成语: 狗仗人势、狗急跳墙、狗血喷头

⑾请说出含“猪”的成语: 猪朋狗友

教师组织抢答,计分员加分,公布得分情况。

五、成语表演:

请各组代表上台抽签,根据字条提供的成语即兴进行哑剧表演。要求:不能说话,只能以手势、动作表演。(每组抽签2个,由两个代表完成动作,组员回答,正确每个加5分,错误不得分)

材料备抽签:手舞足蹈、眉开眼笑、掩耳盗铃、哭笑不得、自吹自擂、震耳欲聋、摩拳擦掌、目瞪口呆、笑里藏刀、小心翼翼、画蛇添足、爱不释手

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,并作出简单的解说和评价。计分员加分。

六、介绍成语的来源:

接下来,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关成语的来源,拓宽我们的课外知识视野。

1.古代神话寓言故事:

如:愚公移山-------------<> 叶公好龙-----------<>

南辕北辙-------------<> 黔驴技穷-------<>

2.来自历史故事:卧薪尝胆、四面楚歌、刮目相待

3.摘自古代诗文:

< ……此处隐藏9029个字……

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:

(1)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(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?)

讨论、点拨: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。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,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。福与祸、得与失、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。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。

(2)从“塞翁”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(面对一系列变化,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?)

(紧紧抓住“塞翁”那三句话来思考。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,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。)

讨论、点拨:因为塞翁是一个“善术者”,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,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,懂得祸福相依,利害相伴,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。因此,面对这一系列变化,他能处变不惊,沉着冷静,乐天知命,不因祸福而悲喜,不以得失为怀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。

(3)在“塞翁”看来,坏事能变成好事,好事能变成坏事,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?

讨论、点拨: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。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,坏事能变成好事吗?如果“塞翁”之子不喜欢骑马,好事能变成坏事吗?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,坏事能变成好事吗?“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”,“‘塞翁’之子喜欢骑马”,“胡人入侵边境”,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。

由此我们可知:这则寓言通过假托“塞翁失马”的故事,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——坏事可以变成好事,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,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(简要板书,见上)

老师可以顺势点拨:这就是“塞翁失马”这个成语的意思。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”,还有俗语“塞翁失马,焉(安)知非福”。(黑体字板书)

3、质疑或激疑:

(1)在塞翁看来,好事可变成坏事,坏事可以变成好事,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,福就是祸,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?

点拨:是的,尽管“塞翁”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,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,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,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。同时,他那种随缘自适、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。

(2)尽管那些“近塞之人”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,但我总觉得文末以“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”来反衬“塞翁”之子“以跛独存,父子相保”格调低。

点拨:当外敌入侵时,那些“近塞之人”能拿起武器,以死报国,死得光荣。而“塞翁”之子“以跛独存,父子相保”显得消极不可取。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。

(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,老师要大加表扬,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,要备加爱护,给予肯定。)

五、联读(5分钟)——联生活,谈体会

你是否也有过类似“塞翁失马”的经历?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,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。

(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,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。)

讨论、小结:

1、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,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,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。

2、对待生活,我们应当积极乐观,不应消极悲观,应“不以物喜,不以已悲”。

3、因为好坏、福祸、利害是相互转化的,在考虑问题时,我们应当考虑周全,处事要谨慎,要防患于未然。

4、要因势利导,变祸为福;要创造条件,把坏事变成好事。

5、现实生活中,身处顺境时,我们不要沾沾自喜,要心存忧患,居安思危;身处逆境时,我们不要气馁,要安之泰然,处逆不惊……

六、积读(3分钟)——背课文,积成语

1、背读课文。

2、积累成语。

请学生比赛列举含“马”字的成语,然后展示课件八,读记成语。

板书设计:

塞翁失马————塞翁失马,焉(安)知非福

刘安

失马————得马————折髀————相保

(祸)(福)(祸)(福)

寓意: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。

七年级马教案8

教学目的:

1、通过学习,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。

2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,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。

3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,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,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,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。

教学重点:

1、有步骤的诵读训练。

2、托物寓意的写法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。

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,引出课题。

二、初读课文,疏解文意。

1、教师范读。

2、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。

3、指名学生朗读,要求读得通顺,语音正确,不读破句。

4、针对学生朗读情况,教师适当点拨。

5、学生齐读。

三、再读课文,推究文理。

1、教师提出讨论题,学生分组讨论。

(1)文章一开头,作者是如何阐述'伯乐'和'千里马'之间的关系的?——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(2)没有遇见伯乐,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?

——只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
(3)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?其根本原因是什么?

——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。

—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

(4)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?

——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
(5)作者是如何痛斥'食马者'的'不知马'的?

——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'天下无马!'

(6)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?

——其真不知马也。

2、学生交流讨论结果,教师从旁指导。

3、在此基础上,再读课文,要求读得流畅,语气、重音、停顿和速度得当。

(1)同桌间互相听读。

(2)指名学生朗读。

(3)全班学生齐读。

四、三读课文,品味意境。

1、三段文字都用一个'也'字收住,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——无限痛惜;愤怒谴责;深刻嘲讽。

2、作者所说的'食马者'、'伯乐'、'千里马'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?——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。

——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。

——千里马比喻人才。

3、简介写作背景,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。

4、揭示'托物寓意'的写法。

5、学生读课文,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,铿锵悦耳,抑扬顿挫,声情并茂。

五、要求学生背诵全文。

六、教师小结。

七、辩论:当今社会还需要'伯乐'吗?

《七年级马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